骨刺,通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,医学上称之为骨质增生。很多患者会误认为骨刺必然会导致疼痛或者关节痛肯定来源于骨刺。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。现在就来简单科普一下骨刺的相关知识。
所谓骨刺,是指骨质增生导致的骨头表面的突起。任何骨头理论上都可能形成骨刺,但更常见于颈椎、腰椎、骨盆、膝关节、髋关节、肩关节、脚后跟和手指等部位。在X光片上可以清晰看到骨头旁伸出的尖状物质,故称之为骨刺。
那么,骨刺是怎样形成的呢?事实上,骨刺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骨头老化现象。骨头表面的软骨或韧带在长期承受压力或损伤后,会损耗和出血,身体在修复这些损伤时,损耗部位经过血肿机化和钙化,会导致局部骨质的生长,久而久之形成骨刺。
关于骨刺和疼痛的关系,情况比较复杂。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关节或脚后跟等部位的疼痛,医生通常会开X光检查检查是否有骨刺。人们容易认为疼痛是由骨刺直接引发的—毕竟骨刺看起来在肉体内部显得尖锐难忍。但实际情况并不总是如此。临床上,疼痛常常源自无菌性炎症,并不一定直接由骨刺引起。同时,并非所有有骨刺的人都会感到疼痛。因此,骨刺并非疼痛的直接原因。通过适当的消炎治疗,疼痛可以得到缓解,而骨刺可能仍然存在。
最后,谁更容易形成骨刺呢?由于它与年龄、长期的压力或损伤等因素有关,通常是年纪较大或经常从事重复性劳动、体重较重的人比较容易出现骨刺。对于骨刺的处理,不一定需要手术。只有在骨刺导致严重症状,比如影响关节功能或严重压迫神经造成痛楚时,医生才会建议手术治疗。通常情况下,通过物理治疗、药物治疗和相关生活方式调整,可以管理骨刺引发的症状。